
阅读此文前,诚邀您点击“关注”按钮,方便我们为您持续推送更多类似文章,并便于您参与讨论与分享。您的支持是我们创作的动力源泉。
文 | Severn
萨达姆,一个雄心勃勃、怀抱伟大理想的领导人,渴望成为新时代的“萨拉丁”,统一中东,成为阿拉伯世界的至高领袖。为了实现这一宏伟的愿景,萨达姆在伊拉克推行了激进的经济发展政策,力图通过快速的经济崛起,赢得阿拉伯世界的主导地位。
然而,他万万没想到,突如其来的两伊战争不仅使伊拉克的国力遭遇重创,甚至将他原本充满希望的梦想彻底粉碎。原本踌躇满志、理想逐步实现的萨达姆,眼看着自己在两伊战场上摔得四分五裂,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。
鏖战8年的两伊战争
展开剩余86%位于伊拉克南部的巴士拉,是一座闻名遐迩的旅游城市。它坐落在阿拉伯河的西岸,紧邻伊朗国土,地理位置极为重要。战争和炮火的痕迹几乎遍布这座城市的每一寸土地。从街道到城墙,历史的伤疤依然清晰可见。即便今天,阿拉伯河的河道中,依旧有不少战争遗留的船只静静地沉睡。而在河岸边,一座座英雄雕像伫立,手指遥指向伊朗的方向,仿佛在诉说着近半个世纪前那段血与火的历史。
1980年9月22日,伊拉克大军跨越边界,进入伊朗境内,宣告了两伊战争的正式爆发。这场战争持续了8年,背后不仅有复杂的领土争端,也涉及到深刻的宗教对立。阿拉伯河,作为两国之间的自然分界线,曾是两国争斗的导火索。
阿拉伯河全长204公里,是伊朗与伊拉克之间的天然边界。虽然河流大部分的主权归伊拉克,但由于伊朗严重缺水,伊朗方面一直渴望能改变河流的划界方式,提出应以河流的主航道作为两国边界线。这一提议被伊拉克坚决拒绝。1975年,双方曾为此展开过谈判,尽管伊拉克当时政治困境重重,最终却被迫做出让步。然而,伊朗没有兑现承诺,反而将争端进一步激化。
同时,1979年,霍梅尼领导的伊朗建立了伊斯兰共和国,推行政教合一,而伊拉克的萨达姆则坚定地主张政教分离,内外矛盾不断加剧。霍梅尼上台后不仅直接挑战萨达姆的领导地位,还鼓动伊拉克国内的什叶派反抗萨达姆的统治。这一系列事件直接催化了两伊战争的爆发。
1980年9月22日,萨达姆决定乘伊朗政局动荡之际,率先发起战争,力图消除伊朗对自己统治的威胁,为自己在阿拉伯世界的雄图霸业铺平道路。战争初期,伊拉克军队依靠美国、苏联、沙特和科威特的支持,打得伊朗军队措手不及。然而,随着战争的推进,伊拉克与西方国家的关系逐渐恶化,而伊朗凭借其坚强的意志和雄厚的军事基础,逐渐扭转了战局。
从1982年6月起,伊拉克被彻底赶出伊朗领土,战争进入了长达6年的僵持阶段。双方互有胜负,但都付出了沉重代价。最终,1988年8月20日,在国际社会的调解下,长达8年的两伊战争才宣告结束,伊拉克不仅失去了部分阿拉伯河的主权,还不得不签署停战协议。对于萨达姆来说,这场战争的结局显然是一个巨大的打击,他未能如愿通过战争征服伊朗,反而把伊拉克的经济与国力拖入了深渊。
战前的伊拉克繁荣景象
从整体来看,战争没有赢家,最终两国都陷入了深重的损失,尤其是伊拉克,作为战争的发起方,萨达姆的梦想彻底破灭。与霍梅尼上台后伊朗的动荡不同,战前的伊拉克经济正处于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。萨达姆的改革政策和国内政治的稳定,使得伊拉克在1970年代后期迎来了经济的快速增长。
在此期间,伊拉克的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15%至16%。而1979至1980年,国际油价的暴涨更是让伊拉克经济得到进一步巩固。作为石油输出大国,伊拉克的国际贸易环境极为优越,国民收入增长速度远超GDP的增长。石油产量从1973年的每日200万桶,增长到1978年的260万桶,再到1979年,年增长率甚至高达35%,日产量突破350万桶。这一增长带来了石油出口收入的急剧增加,从1973年的18亿美元跃升至1978年的119亿美元。
1980年,伊拉克的石油贸易收入更是达到了286亿美元,巩固了其作为中东第二大石油输出国的地位。相比之下,当时的伊朗依然处于动荡中,远不能与伊拉克的经济繁荣相提并论。伊拉克还积累了至少35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,外部环境也趋于平稳。萨达姆成功与库尔德武装达成协议,消除了这一长期威胁,使得伊拉克能够专心发展经济。
然而,萨达姆的战略误判,最终导致了伊拉克的命运急转直下。
两伊战争的深远影响
两伊战争的爆发对伊拉克的经济造成了毁灭性打击。战争初期,伊拉克的石油设施成为首要目标,巴士拉及北部基尔库克油田的炼油厂和石油装载设备遭到严重破坏。此外,伊朗很快封锁了波斯湾,切断了伊拉克的石油出口通道,使其只能依赖通过土耳其的石油管道,而这一管道的输送能力远远不足以弥补之前的损失。
为了维持战争所需的资金,萨达姆通过一系列补救措施增加石油出口,例如打通沙特石油路线、提高土耳其管道输油能力等。然而,尽管做出了种种努力,伊拉克的石油出口依然无法恢复到战前的水平。1980到1985年,伊拉克的石油日产量从260万桶降至120万桶,外汇收入急剧下降。
战争还导致了伊拉克的农业停滞。伊拉克曾在1980年提出要实现粮食自给,成为净粮食出口国。然而,战争的爆发却使得伊拉克的小麦、大米、玉米等农作物的年产量大幅下滑,年均减少量达23%。此外,基础设施遭受严重破坏,造成伊拉克经济每月损失约8亿美元。战争直接使伊拉克的经济损失达到2400多亿美元,经济发展倒退了20至30年。
结语
萨达姆,怀抱宏伟理想,梦想在中东称雄一方,但最终在两伊战争中失去了所有。8年的战争不仅摧毁了伊拉克的经济基础,也让萨达姆的霸业梦想彻底破灭。尽管他曾拥有黄金般的机会,如果能够稍作隐忍,或许伊拉克有机会成为阿拉伯世界的领袖。但命运的捉弄使得他错失了这一切,战争最终带走了他的一切。
参考资料
发布于:天津市扬帆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